您的位置:首页> 大咖专栏
打开我们的第三空间?
在和朋友聊我的“第三空间”理论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很玄乎,感觉我在故弄玄虚。但其实说起来简单,即我自己定义的:人除了“工作”和“生活”以外的第三个个人空间—“学习”的空间。简单吧?可是,我们为什么需要第三空间?难道工作和生活之重还不够我们忙碌?
从校园走出并步入职场后,我们从校园的“宿舍-食堂-教室/实验室”的三点,转变成了“家”和“单位”的两点,即生活和工作的二维空间。工作的兴奋会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回到家里,但工作的挫折感同样会被我们带回家中,影响着家人的心情。而家庭的快乐与不良情绪也会被我们不知不觉的带入工作之中,难免对工作产生或好或不利的效果。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长期处在这个二维空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当中。从几何或力学的角度,很容易解释关系是不稳定的,而三角应该是最为理想和稳定的格局。于是,我经常在想,这个构成三角的第三点,或者第三空间应该是什么呢?
记得十几年前刚开始学会在BBS上“灌水”的时候,我从母校BBS白云黄鹤的精华贴中看到了胡适给北大毕业生的寄语。其中一段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摘录如下: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有什么好方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第三个方法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
胡适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了形成更加稳定的个人空间,我们是否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之外,通过学习或研究的方式,找到另外一个人生的支撑点?
硕士毕业后,我没有再继续学术研究的道路,从销售开始了职场之路。销售与学术,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东西,与生活更无直接关系。所以,我渐渐地也就淡忘了让自己曾经有些许自豪的研究经历。还记得刚工作的时候,我的导师希望我在工作的业余时间能继续完成一些与硕士论文相关的工作,和他一起撰写一本相关的书籍。可是,一旦工作起来,特别是自己每天从事着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实在提不起兴趣来做这些“阳春白雪”的事。当然,这是借口,表明我在慢慢走向“堕落”的道路了。
时不时的,我会想起来胡适的话来。在工作和生活之余,我总应该继续学习点什么。虽然不至于到胡先生说的“研究”的层次,但至少可以让自己有些向上的动力。十多年销售的历练,让自己收获了养家糊口的基础。但销售的工作,从知识角度而言,总是停留在表面的层次,很少需要深入理解所销售的内容。最极端的例子,当我签下了第一单“高大上”的咨询项目时,我甚至不知道我所销售的解决方案是如何帮到客户的。同样对于我曾经一次卖出的两大卡车黑压压的机器,我也不晓得具体的技术实现方案。
当然,作为销售,事实上我不需要知道的太深入,因为背后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在支撑着。有问题,客户会去向这些顾问或专家同事去请教,自然不需要我这“二把刀”。可是,恰恰是这样,让我觉得非常的“空虚”。我会想起那句“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刻薄的古话,好像是在说我自己。好像销售除了搞客户关系之外一无是处。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的自我感觉。也许从同事的角度,大家还会这样想:恩,这个家伙不简单,能签下这么重要的单子。 但我一直无法摆脱这种对于产品或解决方案都不甚了解的不踏实的感觉。与从事咨询或者技术工作的同事相比,自己好像离知识越来越远。
起初,我考虑过是否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当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个理性的选择。半年前的一天,《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和博恩崔西的《销售圣经》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第一次看到,在国外也有很多第一流的大学和学者在研究销售这个领域。而且,销售也可以用科学的实证方法来研究。对比国内外的销售方面的书籍,我看到的博恩崔西的书中引用了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既然如此,自己为何不从销售这个自己最为熟悉的领域,开始相关的学习和研究?
正是这种想法,促成了我开立了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销售麦三石。而且,半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对销售这方面的书籍和相关课程的学习,让我自己更加热爱销售这个领域。慢慢地,自己浮躁的心态渐渐平静了下来。工作与生活之余,我终于可以不用再长时间的与电视机、手机和网络时刻相伴,开始端起一本本书和品读起一篇篇文章来。这种美妙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诚然,我现在还是在“学习”销售的初级阶段,可是这足以给我一种工作与生活以外的满足感,让自己的业余时间充实了起来,也让自己空空的大脑有了可以吸收的养分。几个月前,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分享了这种感觉,第一次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想法。
我的看法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第三空间,不论是学习,是研究,还是工作以外的兴趣。我有位同事是在国内某个领域顶尖的业务顾问,可是同样工科硕士背景的他,竟对古典诗词有着深入的研究。有一位客户长期负责技术管理的工作,深聊起来,才发现他是国内业余无线电领域的高手。另外一位客户则是我身边第一位业余长跑的爱好者,而他居然光着脚跑完了全程的马拉松。还有位朋友是国内一流的医生,而他同样也是古典音乐的超级粉丝。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相信你的身边也有这种拥有个人第三空间的朋友,或者你早已打开了自己的“第三空间”。我相信拥有第三空间的人是幸福的,因为生活不再只有工作相伴,而生活和工作也会因为第三空间的存在更显从容和精彩。
朋友,你的“第三空间”是什么呢?
06-29 ——凤凰资讯:销售罗盘的“道、法、术、器”,助力企业突破大客户销售困局
两年多来,销售罗盘在B2B大客户销售领域深耕,与客户共创,聚焦突破、心无旁骛。目前已帮很多客户实现了...
2017-06-29
01-23 ——4个月打造“战狼”,销售罗盘助力南京朗绿战狼特训营圆满收官
新年来临之际,在南京朗绿总部,朗绿战狼特训营迎来了整个营销实战项目的收官阶段。经过4个月时间,朗绿销...
2019-01-23
04-12 ——[已结束]4月19-20日,上海,高端商务谈判公开课
高端商务谈判公开课...
2019-04-12
10-31 ——如何助力高速发展企业进一步提升?
本文内容摘选自集辉信息总经理张建宏先生在“突破·引领”企业级销售创新峰会暨销售罗盘第五届用户大会所做...
2019-10-31
08-20 ——信任铸就辉煌 共探“信任五环”奥秘
在这个商业时代,信任是人际交往和销售成功的关键。8月17日至18日,十几家顶尖企业、35位销售高管汇...
2024-08-20